金线莲如何种植,金线莲副作用太大了( 三 )


二、分株种植方法
1、分割植株:时间可以选在春秋季节,要选择长势好的母株分株 。 分株前应该少浇水,将植株从盆内取出并把根系都清洗干净,之后使用干净的刀具,从它的根茎处将其分割成几个小株就好了 。
2、消毒处理:在完成分割的工作之后,应该在切口的位置消毒 。 之后有必要的话,再使用点沃叶根乐夫生根剂 。
3、进行种植:种植使直接把它的假球茎埋在土中就行,之后再铺一层比较细的石子 。 接着要把水浇透,放置到一个阴处大概10-15天左右就可以 。

金线莲怎么种植? 金线莲(又名金线兰)为兰科开唇兰属植物 。 在民间有金丝线,金耳环,鸟人参,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金钱草,金线石松等美称 。
主要特征是:叶圆盾形,根茎较细,叶柄细长,棕褐色,可攀援 。 不耐寒,喜温暖湿润,越冬温度10℃以上 。 花生于叶腋,有黄、红、赭、乳白等色,不整齐 。
金线莲性喜阴凉、潮湿,尤其喜欢生长在有常绿阔叶树木的沟边、石壁、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要求温度20℃~32℃,光照3000-5000LUX 。 光照过强易导致植株茎匍匐;光照过弱易致植株茎细长 。 不同金线莲品种光照需求不同 。

词条来自百度百科
金线莲种植 怎样种植金线莲 (1)温度:金线莲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是最适宜的温度在20度左右 。 在栽培过程中,在大棚覆盖下,低温度对金线莲是没有任何伤害的 。 但是15天34度以上温度,就会烧伤叶子,容易造成叶子卷干枯的现象 。
(2)水分:金线莲是喜欢湿润的环境生长的 。 水分是影响金线莲存活的最主要因子 。 金线莲在气候干燥、土壤缺水的环境中是不能够生存的 。 人工栽培要让金线莲处于相对湿度在70%以上的小环境下 。 但是要在栽种盆边经常洒水 。
(3)光照:金线莲属喜阴植物,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低,适宜光照度为3000lux左右 。 在自然条件下,上层乔木郁闭度70%~80%,下层植被覆盖度40%左右 。 所以光照对于金线莲来说一定要充足才能保证叶子能够完全的进行光合作用 。
(4)土壤:土壤要求疏松、透气、湿润 。 如果是人工种植金线莲的突然一定要选择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 。 在自然条件下,腐殖土、黄壤、红壤类型的土壤都有金线莲分布 。 金线莲宜在偏酸性土壤条件下生根 。
金线莲怎么种植? 一、种植方法
1、选址:金线莲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阴凉、潮湿的生态习性 。 栽培金线莲最好选择地势开阔、座北朝南、周围有高大阔叶林、远离污染源的地段种植 。 2、搭建大棚:人工栽培需要模拟野生金线莲的生长环境,搭建抗风能力强的钢架大棚,大棚南北走向,棚顶及四周先覆盖薄膜再盖上遮阳网,便于人工控制棚内温度、光照、湿度,有条件的要安装空调、抽风机、水帘系统及微喷灌系统 。 3、安装种植铁架:为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株数,生产上通常采用种植铁架摆放种植托盘,栽培基质置于托盘内 4、茬口安排:生产上通常一年种植两季,第一季3月初移栽,6月下旬采收,第二季9月初移栽,12月下旬采收,确保植株在土壤中生长4个月以上,以提高产量和产品的药性成份 。 5、栽培基质选择:金线莲喜疏松、肥沃的土壤,人工栽培通常按泥炭土:谷壳:细沙=10:1:1配置栽培基质,种植前对栽培基质进行日晒消毒,随后每100公斤栽培基质中加入5~7.5公斤熟石灰或适量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匀 。
6、品种选择:目前,我市栽培的金线莲有福建品种和台湾品种,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为消费者喜欢 。 特别是梁野山、冠豸山野生金线莲,经人工栽培后市场十分畅销 。 而台湾品种对低温比较敏感 。 7、组培种苗:金线莲种子小,自然繁殖率低,扦插繁殖系数低,规模化人工栽培宜采用组培种苗 。 种植组培种苗,能够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且植株整齐,要求选用经棚炼苗15~30天以上,苗高6厘米以上,具有2~3片叶的组培苗进行移栽 。 8、合理密植:为实现最高群体产量,按株行距2厘米×5厘米种植,每个种植托盘移栽140~150株;种植前种苗用清水洗净,栽植时深度掌握在1厘米左右,忌深栽,栽后用45%甲霜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 。 9、栽后管理:移栽一星期后每隔7天喷洒一次10%氨基酸500倍液(采收前15天停止使用),移栽15天内采用薄膜覆盖,控制好棚内温湿度,要求温度在20~27℃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如果温度明显偏高,可以覆盖遮阳网并开启微喷灌设施降温增湿,以免高温造成叶片烧伤,基质湿度维持在70~75% 。 10、采收:种苗移栽4个月以后,植株高10~15厘米以上,有5~6片叶,叶宽2~2.5厘米,叶长3~3.5厘米,叶背呈紫红色,叶面金黄脉网明显,茎呈绿色时即可采收 。 采收时抖净根部泥土,再用清水洗净植株,置于塑料筐中沥干,待后晒干或烘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