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躯体姿式法之一跏趺坐修 瑜伽运动的起源

运动的起源
【瑜伽躯体姿式法之一跏趺坐修 瑜伽运动的起源】 起源于印度 , 流行于世界 。 瑜珈一词原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 , 从遥远的古代起她也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修练 。 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珈经》中 , 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 。 瑜珈在印度有着渊远的历史 。 在我们所知道的古印度婆罗门体系中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 , 在印度 , 人们相信通过瑜珈可以摆脱轮回的痛苦 , 内在的自我将与宇宙的无上我合一;通过瑜珈将产生轮回的种子烧毁 , 心的主体被证悟 , 一切障碍都将不存在 。 在印度现在很难区分瑜珈与印度教的关系 , 在寺庙中、在经典中、在生活中、在许许多多的范围 , 两者的关系都彼此相互融合 。 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 。 它产生于公元前 ,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瑜伽也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 , 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 。 瑜伽修持秘要是理论和实践互相参证的法典 。
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 , 有人修成圣人 , 亦有人成为修行者 , 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求者 , 因而沿传至今 。
瑜伽修持者开始只有少数人 , 一般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 , 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门徒 。 以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 。
而今的瑜伽 , 已经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法 , 再也不是只限于少数隐居人仅有的秘密 。 目前瑜伽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 印度有很多专门研究瑜伽的学校 。
瑜伽有他一套从肉体到精神极其完备的修持方法 , 当今的瑜伽不仅只属于哲学和宗教的范畴 , 它有着更广泛的含义 , 千年不衰 , 有强大的生命力 。
当瑜伽的修持者在深沉的静坐中进入最深层次时 , 就会觉醒人生自性与生命的至善境界 , 从而获得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的结合 , 唤醒内在沉睡的能量 , 得到最高开悟和最大愉悦 。
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 , 有结合、联系之意 , 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 , 是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 。 可究竟是什么同什么“结合”呢?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 , 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到较低的“结合”或同自我结合 。 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 , 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 。


躯体姿式法之一跏趺坐修
基本方法
(1)金刚坐:由身体如金刚一样坚强不动修炼坐功而名 。 姿式:两腿合并 , 跪地 , 臀部坐于两脚之间 , 稍离开地面 , 以便伸腰 , 脊柱伸直 , 腰稍上提 , 松肩 , 颌稍收 , 眼半闭 , 均匀呼吸 , 坐3-5分钟 , 然后 , 臀部从金刚坐姿式落在地上 , 同时两膝分别摆在地上 , 上身稳稳地倒下 , 最后复原坐式 。 坚持练此功 , 腿 , 腹、胸 , 颈部紧缩的肌肉等会得到充分伸展 , 整个内脏肌肉也会得到极好的刺激 , 感到舒适 , 此功练完后 , 两腿先后伸直 , 全身放松 , 仰卧休息 。 (2)莲花坐:盘腿坐法 , 即结跏趺坐 , 释迦 , 如来诸佛像上一般都为此坐式 , 释连牟尼佛就是这样打坐而彻悟的 。 若难以双盘 , 可单盘坐 , 即半跏趺坐 。 视此法为宝贝 。 此练法姿式为:两腿一并伸直 , 屈右膝 , 脚跟靠近 , 会阴 , 脚腕尽量放在左大腿根处 , 膝部着地 , 然后屈左膝 , 脚腕放在右大腿根处 , 背部伸直 , 肩部放松 , 颌内收 。 盘腿放开时 , 顺序与盘时相反 , 小心慢慢放开 , 最后成放松仰卧姿式休息 。 如果能练坐5-10分钟 , 并持之以恒则可延年益寿 , 身体就会变得如石坚固 , 有道是:“坐禅是安乐门” 。

推荐阅读